不少朋友多次問到,關于各種施工直埋、保護管及管溝敷設深度是這個,這個在實際弱電施工確實是非常常見,很多朋友對這塊其實模棱兩可,不是很清楚,在我們弱電vip技術群中也經常有朋友討論到。
本期我們一起來看下。
本文遵守的規范《GB 50289-2016 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
一、地下敷設覆土深度
直埋、保護管及管溝敷設
嚴寒或寒冷地區給水、排水、再生水、直埋電力及溫燃氣等工程管線應根據土壤冰凍深度確定管線覆土深度,非直埋電力、通信、熱力及干燃氣等工程管線以及嚴寒或寒冷地區以外地區的工程管線應根據土壤性質和地面承受荷載的大小確定管線的覆土深度。
工程管線的最小覆土深度應符合表 4. 1. 的規定。
1、工程管線應根據道路的規劃橫斷面布置在人行道或非機動車道下面。位置受限制時,可布置在機動車道或綠化帶下面。
2、工程管線在道路下面的規劃位置宜相對固定,分支線少、埋深大、檢修周期短和損壞時對建筑物基礎安全有影響的工程管線應遠離建筑物。
3、工程管線在庭院內由建筑線向外方向平行布置的順序,應根據工程管線的性質和埋設深度確定,其布置次序宜為:電力、通信、污水、雨水、給水、燃氣、熱力、再生水。
4、沿城市道路規劃的工程管線應與道路中心線平行,其主干線應靠近分支管線多的一側。工程管線不宜從道路一側轉到另一側。
5、道路紅線寬度超過40m的城市干道宜兩側布置配水、配氣、通信、電力和排水管線。
6、各種工程管線不應在垂直方向土重疊敷設。
7、沿鐵路、公路敷設的工程管線應與鐵路、公路線路平行。工程管線與鐵路、公路交叉時宜采用垂直交叉方式布置,受條件限制時,其交叉角宜大于 60。
二、工程管線之間及其與建{構)筑物之間的最小水平凈距 (m)
二、直埋施工規范
這里面我們來重點來了解下關于直埋的施工規范。
(1)開挖的溝底必須是松軟的土層,如果是石塊或硬質雜物要鋪100mm厚的軟土或砂層。電纜周圍的泥土如含有腐蝕電纜金屬包皮,應清除和換土,埋深應不小于0.7m,穿越農田時應不小于1m。在引入建筑物、與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繞過地下建筑物處,可淺埋,但應采取保護措施,電纜應埋于凍土層以下,當受條件限制時,應采取防止電纜受到損傷的措施。
(2)電纜敷設后,上面要鋪100mm厚的軟土或細沙墊層,再蓋上混凝土保護板,覆蓋寬度應超過電纜兩側以外各50mm,或用磚代替混凝土保護板。
(3)中間接頭盒外面要有鑄鐵或混凝土保護盒。
(4)接頭下面應墊以混凝土基礎板,長度要伸出接頭保護盒兩端600?700mm,電纜自土溝引進隧道、人孔和建筑物時,要穿在管中,并將管口堵塞,防止滲水。
(5)電纜互相交叉,與非熱力管和管道交叉,穿越公路和墻壁時,都要穿在保護管中,保護管長度超出交叉點1m,交叉凈距不應小于250mm,保護管內徑不應小于電纜外徑的1.5倍。
(6)直埋電纜一般使用鎧裝電纜。在鎧裝電纜的金屬外皮兩端要可靠接地,接地電阻不得大于10Ω。
(7)直埋電纜在直線段每隔50?100m處,電纜接頭處、轉彎處、進入建筑物等處,應設置明顯的方位標志或標樁。
(8)電纜與其他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間平行和交叉時的最小凈距,應符合規范規定。嚴禁將電纜平行敷設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