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入戶項目一直是弱電人的難點,尤其是關于具體項目的實施,本期我們通過這個方案來說詳細了解關于光纖具體的工程方案。
1.概述
為嚴格落實光纖到戶國家標準強制性條款,某某置業發展有限公司為按照光纖到戶國家標準要求,設計滿足多家電信業務經營者平等接入、用戶可自由選擇電信業務經營者的要求,為某東原某項目東區1-5、西區6組團搭建FTTH通信網絡。
1.1工程概況
某東原某項目位于,該項目全部為別墅,主要以高端用戶為主,本次工程擬用FTTH方式覆蓋,共522戶。
本工程擬通過GPON技術解決某東原某用戶的語音及數據業務需求。某東原某屬于高檔別墅住宅小區,適用于FTTH的建設模式。
本工程覆蓋區域共有522戶別墅住宅。
主干光纜施工(運營商負責):由電信、聯通、移動3家運營商負責將主干光纜敷設到某東二期車庫2-1弱電機房。不在本次設計范圍內
配線光纜施工:東二期車庫2-1弱電機房新增2臺576芯ODF,由機房ODF呈星形狀敷設光纜至各分線箱,具體分線箱位置如下:
24芯光纖分配箱1:東一期9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2:東一期30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3:東一期39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4:東一期74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5:東一期83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6:東一期116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7:東一期123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8:東一期156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9:東一期162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10:東一期194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11:東二期6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12:東二期40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13:東二期74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14:東二期86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15:東二期118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16:東二期130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17:東二期146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18:東二期198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19:東二期210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20:東二期221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21:東二期231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22:東二期255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23:東二期285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24:東二期265號住宅旁。
48芯光纖分配箱25:西三期六組團21號住宅旁。
綜合布線施工:從各光纖分配箱呈星行敷設皮線光纜至各戶并預留。
本設計為2019年某東原某項目東區1-5、西區6組團光纖到戶工程一階段設計。
1.2設計依據
(1)城鄉建設部發布《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內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設計規范》GB50846-2012
(2)《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內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847-2012
1.3設計編冊
本工程設計文件以單一項目委托為編冊單位,按一階段設計編制。
1.4工程設計的內容和分工
(1)設計內容范圍
本工程FTTH線路工程部分包括:光纜線路的敷設與防護設計。
本工程FTTH設備安裝工程部分包括:機房ODF安裝、光纖分配箱安裝、電力纜的布放等。
本工程FTTH綜合布線部分包括:皮線光纜的施工與防護設計。
(2)各專業設計分工
設計分工:某東原某機房光纖分配架(ODF)、某東原某分纖箱(ONU)為界,某東原某機房ODF至分纖箱為配線光纜;分纖箱至各用戶信息點為綜合布線;ODF架以內的光纖跳線、光分路器安裝、ODF架以外的主干光纜、光纖跳線均由各運營商負責,不在本次設計范圍內。
1.5主要工程量
表1.5: 主要工程量表
序號 | 項目名稱 | 單位 | 數量 |
設備工程 | |||
1 | 管道光(電)纜工程施工測量 | 100米 | 9.000 |
2 | 光纜成端接頭 | 芯 | 1044.000 |
3 | 用戶光纜測試144芯以下 | 段 | 3.000 |
4 | 安裝ODF架288芯以上 | 個 | 2.000 |
5 | 用戶光纜測試24芯以下 | 段 | 24.000 |
6 | 用戶光纜測試48芯以下 | 段 | 1.000 |
7 | 安裝光分纖箱 | 套 | 25.000 |
8 | 橋架、線槽、網絡地板內明布光纜 | 百米條 | 44.500 |
9 | 室外布放電力電纜(單芯16mm2以下) | 10米條 | 7.500 |
10 | 壓銅接線端子(導線截面16mm2以下) | 10個 | 7.200 |
11 | 光纖連接 機械法 單模 | 芯 | 522.000 |
12 | 墻壁、管槽內等方式敷設蝶形光纜(管暗槽內穿放) | 百米條 | 261.000 |
二.工程建設方案
2.1現有基礎網絡資源分析
2.1.1機房及設備資源情況
本工程涉及機房為某東一期消防室旁弱電機房,該新建機房新增2臺576芯ODF。本工程需采用地下室橋架敷設光纜到光纖分配箱,再由光纖分配箱敷設皮線光纜到用戶弱電箱內的方式覆蓋該小區。
2.1.2線路資源情況
該小區522戶住宅100%覆蓋,運營商只需將主干光纜敷設至小區機房,在機房ODF內進行跳纖即可滿足本次光路需求。
2.2光配線網絡建設方案
主干光纜及跳纖路由由各運營商負責,統一接入小區內機房ODF,采用一級分光集中放置的方式,光分路器(1:64)集中設置在小區新建機房ODF內。
所選定的光纜線路總體路由,配線光纜以小區內新建ODF為中心呈星型方式沿地下室橋架至各個分纖盒。
2.3設備網絡建設方案
2.3.1建設方案
本工程共有522戶,考慮到各家運營商接入能力,機房內配置2臺ODF。
根據小區綜合布線方案,在地下室掛式分纖盒,采用皮線光纜進行用戶接入,總共需配置24芯分纖盒24臺,48芯分纖盒1臺。
2.3.2 光纖分配箱安裝位置及用戶統計
24芯光纖分配箱1:東一期9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2:東一期30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3:東一期39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4:東一期74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5:東一期83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6:東一期116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7:東一期123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8:東一期156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9:東一期162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10:東一期194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11:東二期6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12:東二期40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13:東二期74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14:東二期86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15:東二期118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16:東二期130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17:東二期146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18:東二期198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19:東二期210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20:東二期221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21:東二期231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22:東二期255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23:東二期285號住宅旁。
24芯光纖分配箱24:東二期265號住宅旁。
48芯光纖分配箱25:西三期六組團21號住宅旁。
用戶數量按照100%進行覆蓋,即522戶
2.3.3主要設備配置
2.3.4信令方式
由各運營商進行設計負責。
2.3.5編號方式
由各運營商進行設計負責。
2.3.6網絡管理系統
由各運營商進行設計負責。
3.主要設計標準和技術措施
3.1光纜的主要技術指標
3.1.1、入戶線光纜
本工程室內入戶光纜采用G657A型皮線光纜,具有光纜直徑小、重量輕;彎曲半徑小、抗拉、抗擾、抗側壓性能好;全非金屬,具有較好的低煙無鹵阻燃特性;開剝方便,易敷設,便于樓內穿管布放。
3.1.2、用戶光纜
【根據系統傳輸要求提出本工程光纖與光纜的技術指標】
(1)本工程使用的光纖均為ITU-TG.652D光纖。
(2)光纖的標稱工作波長為1310nm和1550nm。
(3)模場直徑
1310nm窗口的模場直徑:9.3μm±0.5μm
1550nm窗口的模場直徑:10.5μm±1μm
(4)包層直徑
標稱值:125±1μm
(5)纖芯/包層同心度偏差:不大于0.8μm
(6)包層不圓度:小于1.0%
(7)截止波長
λсс(在20米光纜+2米光纖上測試):<1270nm
λс(在2米光纖上測試):1100<λс<1280nm
(8)衰減系數
在1310nm窗口最大衰減系數:≤0.36dB/Km
在1550nm窗口最大衰減系數:≤0.22dB/Km
(9)光纖的彎曲特性
以37.5mm的彎曲半徑松繞100圈后,1550nm窗口衰減的增加值應小于0.05dB。
(10)色散
零色散波長范圍為1300—1324nm。
最大零色散點斜率不大于0.093ps/(nm·Km)。
在1287—1330nm范圍內色散不大于3.5ps/ Km·nm。
在1270—1340nm范圍內色散不大于5.3ps/ Km·nm。
在1480—1580nm范圍內色散不大于20ps/ Km·nm。
(11)拉力篩選試驗
成纜前的一次涂覆光纖必須全部經過拉力篩選試驗,試驗的拉力不小于6N,加力時間不小于1秒。
(12)光纖著色應優先采用UV處理法。其顏色應不遷染、不褪色。
光纖的溫度特性:在-30℃~+50℃范圍內,光纖的附加損耗不大于0.1dB/Km,并具有可逆性。
(13)光纜
a、纜芯
纜芯應為層絞式松管結構,金屬(或非金屬)加強芯。芯管及外護套須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纜芯內包括松套管內應全部填充石油膏,油膏應保證-20℃時不固化,+70℃時不滴流。光纜內不帶銅線對。
b、護層結構
管道、架空光纜:雙面涂塑鋁帶或鋼帶+PE外護層
直埋光纜:
聚乙烯內護層+雙面涂塑皺紋鋼帶+聚乙烯外護層
外PE護套的厚度為:標稱值:≥2.0nm
平均值:≥1.9nm
最小值:≥1.8nm
內PE護套的厚度為:≥1.0nm
PE護套表面應光滑平整,無氣泡。
鋼帶或鋁帶搭接的寬度應大于:5mm(層絞式);3mm(束管式)。
LAP護層中鋁帶或雙面涂塑鋼帶與聚乙烯護套之間的粘接強度應不小于1.4N/mm;搭接處鋼帶與鋼帶之間及鋁帶之間的粘接撕裂強度應不小于1.4N/mm。
鋁帶厚度≥0.15mm
鋼帶厚度≥0.15mm
涂塑層厚度≥0.05mm(每邊)
c、光纜的機械性能
光纜的機械性能應符合下表要求。
光纜在承受短期允許的張力或側壓力解除后,光纖衰減不應變化;光纜在承受長期允許的張力或側壓力時,光纖衰減不應變化;光纜在承受短期允許張力情況下,光纖延伸率應不大于0.2%;光纜在承受長期允許側壓力情況下,光纜延伸率應不大于0.2%,光纖不應有改變。
光纜中的金屬護層對地的絕緣電阻大于2000MΩ·Km。
3.2光分路器主要技術指標
采用平面光波導PLC光分路器,要求必須工作在1260~1360nm、1480~1600nm波長范圍內,適用溫度范圍:工作溫度-40~+85℃。儲存及運輸為-40~+85℃。
光分路單元的插入損耗、均勻性、方向性、回波損耗、偏振相關損耗(PDL)等性能應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相關規定,下表給出了光分路單元性能指標要求(針對均勻分光)。
3.3光纜線路施工驗收指標
ODN網絡光通道衰減要求
OLT至ONU最大光衰減值A應不大于OLT最小光發射功率-ONU最低接收靈敏度的差值K。
上行(ONU-OLT,1310nm)平均最小光發射功率在-1dB左右。
下行(OLT-ONU,1490nm)平均最小光發射功率在2dB左右。
K值范圍:0~25dB
計算公式
全程總衰減A:
a 每公里平均衰減(dB/Km)
L 光纜長度(km)
s 光纜接續頭(死接頭)的平均衰減(dB)
h 光纜活動連接器(活接頭)的平均插入衰減(dB)
b 光纖衰減富余度(一般設定為2dB)
f 光分路器插入衰耗
x 死接頭的數目
y 活接頭的數目
n 光分路器數目
全程光衰減計算公式:
A=14dB+7.214KmX0.35dB/Km+10X0.5dB+7X0.1dB+2X0.15dB+2dB
=23.48dB
計算結果應滿足A<k要求。< span=""></k要求。<>
3.4光纜線路敷設安裝標準
3.4.1一般要求
光纜的敷設安裝除應滿足下述規定外,下列要求。
(1)光纜布放端別
OLT、光交方向為A端,用戶方向為B端。
(2)光纜配盤
光纜的單盤長度按設計配盤,按到貨單盤光纜長度合理安排使用地段,使光纜接頭數量最少,余出光纜最短。
(3)光纜布放要求
光纜布放的過程中及安裝后,其所受張力、側壓力、曲率半徑等不得超過單盤光纜主要技術性能的要求。
(4)布放光纜最小曲率半徑要求
光纜敷設安裝的最小曲率半徑應符合表4.1.4的規定,其中D為光纜外徑。
(5)光纖及光纜接續
a.配線光纖成端接續采用熔接法,并按色標纖序對接,不得接錯。中繼段內同一條光纖接頭損耗的平均值應不大于0.08dB/個。
入戶線光纖端接采用FAST-SC快速連接器,成端接頭加連接器的最大衰耗應不大于0.50dB/個。
b.光纜預留
管道光纜每個人(手)孔中彎曲的預留長度為0.5~1.0m;局站內光纜可在進線室內預留長度不大于20m或按實際需要確定。
3.4.2管道光纜的敷設要求
(1)管道光纜一般按人工敷設方式考慮,有條件時也可采用機械牽引敷設。為了減少穿放光纜時的牽引張力,整盤光纜可由中間分別向兩邊布放,并在每個人(手)孔內安排施工人員做中間輔助牽引。
(2)由于光纜直徑較細,為充分利用管道資源,光纜占用其中一根,余下部分留作備用。
(3)兩人(手)孔間穿放的塑料子管不應有接頭,數根子管的總等效外徑不宜大于管孔內徑的85%,同一條光纜在不同的管段內應盡量選擇同一位置的子管穿放。光纜進出塑料管管口處采用PVC膠帶封堵,空余子管用塞子封堵。
(4)塑料子管的顏色可采用全色譜,同一管孔內穿放的三根塑料子管無顏色區別時,應在子管端頭處用不同顏色的PVC膠帶作標記。
(5)光纜在水泥、陶瓷、鋼鐵或其他類似材質的管道中敷設時,應使用塑料子管以保護光纜。
(6)人(手)孔內的光纜應固定牢靠,并采用縱剖塑料軟管保護;光纜應有醒目標志或光纜標牌。
(7)人(手)孔內光纜接頭盒宜安裝在常年積水水位以上的位置,采用保護托架或其他方法承托。
3.4.3室內光纜的敷設要求
(1)光纜在人(手)孔中作入樓引上時,宜采用鋼管保護,鋼管外徑應不小于Φ50mm,拐彎角度應不小于600。
(2)多層住宅室內布放光纜宜采用暗管敷設方式,當室內未設暗管時,也可采用明敷線管(槽)的方式。
(3)高層住宅應采用豎井、線槽、暗管相結合的敷設方式,在豎井內安裝垂直線槽或金屬橋架連通整個大樓,用于布放所有垂直光纜,水平光纜采用暗管敷設至分纖箱。
(4)室內管內穿放光纜應先預置拉(牽引)線,拉線應是路由的全長。拉線與光纜的連接點應盡量平滑,應采取勻速拉線,以避免造成光纜的纏繞和損傷。牽引光纜的牽引力應不超過光纜允許的最大拉力,彎曲半徑不應小于允許的光纜彎曲半徑。
(5)線槽布放光纜時,光纜全部平行布放,不得與其他線纜扭絞在一起。線槽內光纜占用截面積不宜大于50%。當垂直光纜條數不超過20條時,可使用PVC線槽,超過以上條數,應使用金屬線槽。
(6)在豎井中布放光纜時,為了減少光纜上的垂直負荷,應在一定間隔用扣帶或纜夾固定在橋架或線槽上。
3.4.4局站光纜的敷設要求
(1)局站內光纜的布放應整齊美觀,爬梯及走線架上的光纜應綁扎牢固,光纜在垂直上升段綁扎點間隔應不大于1m。
(2)進局站光纜在地下電纜進線室盤留,無電纜進線室的在局前人孔盤留。局內光纜采用阻燃膠帶纏繞的防火措施。
(3)局站內光纜的所有金屬構件和光纖配線架一同接局站內保護地。
3.5光纜線路防護及保護措施
管道光纜保護:
(1)穿放了光纜的塑料子管采用PVC膠帶封堵,空余子管用塞子封堵。
(2)人(手)孔內的光纜除盤留部分外,全部用縱剖塑料軟管保護,并加掛光纜標志牌或采用其他方法設置明顯標志。
3.6.施工技術要求
施工要嚴格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通信行業標準信息產業部發布《本地通信線路工程驗收規范》YD/T5138-2005。
(1)光纜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嚴加保護,布放時嚴禁在地面上拖拉,嚴禁車軋、人踩、重物沖砸,嚴防鏟傷、劃傷、扭折、背扣等人為的損傷。
(2)施工中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加強對施工人員及普工的思想教育和管理,確保光纜護套、塑料管管壁的完整性和接頭盒組裝的嚴密性。在光纜接續之前務必再進行一次測試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施工時注意人身安全,嚴格按照施工規范進行施工。
3.7.傳輸指標要求
(1)用戶接入點用戶側配線設備至家居配線箱光纖鏈路長度不大于300m時,光纖鏈路全程衰減不應超過0.4dB。
(2) 用戶接入點用戶側配線設備至家居配線箱光纖鏈路長度大于300m時,光纖鏈路全程衰減限值可按下式計算:
以本工程最大光纖鏈路計算如下,光纖衰減常數α取值0.25dB/KM, 接頭數量N為0時,最長長度L為1KM:
β=0.25*1+(0+2)*0.1
=0.45dB
光纖衰減常數α取值0.25dB/KM, 接頭數量N為1時,最長長度L為0.8KM:
β=0.25*0.8+(1+2)*0.1
=0.5dB
4.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本工程施工過程中應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確保通信暢通和人身及已有設施的安全。
?用戶端設備安裝位置需參考綜合布線設計圖紙。
?用戶端引電及接地需與開發商或物業充分協商后方可施工。
?工程竣工后,施工單位應做好竣工資料,送交建設單位,以便工程竣工驗收及工程決算。
四、預算編制說明
1.1概述
本預算為2019年某東原某項目東區1-5、西區6組團光纖到戶工程一階段設計預算,預算總投資為45.48萬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