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的智能化子系統眾多,它的中心機房建設至關重要,平時也有不少朋友遇到相關的項目,本期我們通過這個校園中心機房建設方案來詳細了解。
1、機房建設概述
網絡機房工程必須將空間設計、建筑裝潢、電源系統、空調設備、消防設備及照明設備融合一體進行規劃。因而機房工程不僅需集建筑、電氣、安裝、網絡等多個專業技術于一體,更需要豐富的工程實施和管理經驗。機房設計與施工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機房內計算機系統是否能穩定可靠地運行,是否能保證各類信息通訊暢通無阻。
計算機機房的環境必須滿足計算機等各種微機電子設備和工作人員對溫度、濕度、潔凈度、電磁場強度、噪音干擾、安全保安、防漏、電源質量、振動、防雷和接地等的要求。在本方案中,我們著重考慮了各方面的指標要求,保證了系統的需求,以保證投資方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一個合格的現代化計算機機房,應該是一個安全可靠、舒適實用、節能高效和具有可擴充性的機房。
本次項目機房建設內容為XX實驗學校校園網網絡中心主機房,機房位于行政樓一樓,機房長約16米、寬約9米,機房總面積約150平方米。本機房將作為XX實驗學校校園網中心機房使用,學校所有信息化關鍵設備如網絡交換機、安全設備、監控設備、廣播設備、一卡通設備、閉路電視設備等全部放置在此機房。因此中心機房環境建設顯得尤其重要。
本次機房工程設計施工需要解決靜電保護、防雷擊、防電磁干擾、消防安全、動力配電、照明、UPS等設備購置和安裝。
工程主要內容有:
(1)、機房特殊裝修工程;
(2)、機房供配工程;
(3)、防雷與接地子系統安裝工程;
(4)、空調系統安裝工程;
(5)、UPS電源安裝工程
1.1、設計思想
本次工程建設是根據XX學校網絡中心新機房的框架布局進行設計,整體結構平面理想,此項工程主要遵循“科學、先進、節約”的原則,考慮機房未來5至10年的發展,在充分滿足機房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較好營造了機房的工作環境及管理程序。
1.2、設計原則
1)系統的整體性原則
所有的系統設計應在建設時統一規劃。
2)系統的先進性與實用性相結合
在滿足可靠性和實用性前提下,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材料建設計算機房。
3)系統的可靠性原則
對于各系統應采用較高可靠性設計標準。應具備在現有條件下和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應具有長期可靠和穩定工作的能力;并具有合理的冗余能力及災難備份能力,為計算機應用系統的高可靠性目標要求提供匹配的基礎環境設施條件。
4)系統的安全性原則
應具有完整的安全策略和切實可靠的安全手段來保障計算機機房用戶及基礎環境的安全。從防火、防水、防盜、接地、防雷、防電磁干擾、降噪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并考慮地面承重能力等特殊技術措施。
5)系統的可管理性原則
各系統應具有較強的集中式管理加分布式實施的可管理性邏輯。
6)系統的靈活性及可擴展性
各系統應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并在結構上具有較大的靈活性。
7)工作的舒適性原則
機房內應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保證機房內的工作人員身體健康。首先,要保持空氣新鮮、溫度和濕度符合國家標準,同時需保證噪音能符合國家有關規定(1類建筑晝間低于55dB,夜間低于45dB)。
1.3、設計依據
?《電子信息系統機房設計規范》(GB 50174)
?《電子計算機機房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462)
?《計算機機房用活動地板技術條件》(GB6650)
?《智能建筑工程質量驗收規范》 (GB50339)
?《計算場場地安全要求》(GB9361)
?《電子計算機場地通用規范》(GB/T-2887)
?《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 50222)
?《計算機房施工和驗收規范》(SJ/T 30003)
?《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T/T 50311)
?《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T/T 50312)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16)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16)
?《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
?《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照明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59)
?《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T50314)
?《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45)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54)
?《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
?《電子計算機場地通用規范》(GB/T2887)
?《防靜電活動地板通用規范》(SJ/T10796)
?《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設計規范》(YD5098)
?《通信電源設備安裝工程設計》(YD5040)
?《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019)
?《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243)
?《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T 50314)
?《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GB50348)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 50311)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規范》(GB 50312)
?《民用閉路監視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 50198)
?《大樓通信綜合布線系統》(YD/T926.1)
1.4、工程分析
計算機房系統的作用主要是為計算機提供一個安全而可靠的運行場所。該場所既要保證計算機系統的各個設備能可靠的運行,不因意外事故而導致停機甚至毀壞,還要保證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有一個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尤其本工程作為整個學校的信息化系統控制核心,對安全標準的要求比一般的機房高得多。因此,機房內部裝修、供配電系統、空調系統、綜合布線等工程技術必須遵循國內外有關規范要求。建成后的中心機房將為XX學校提供安全的、可靠的、穩定的業務通信基礎平臺和統一的系統規范管理環境。
1.5、設計標準
機房建設環境參數設計如下:
① 溫度:(夏季)22℃±2℃、(冬季)20℃±2℃。
② 濕度:55%±10%。濕度變化率:< 5%,不凝露。
③ 機房內塵埃:國際標準B 級,粒經≥0.5μm,塵埃數≤18000/m3。
④ 噪音:小于68db。(主機操作人員工作位置的計算機停機測試指標)。
⑤ 光照度:機房≥500Lx;輔助房間≥300Lx;應急照明≥50Lx。
⑥ 接地電阻:R≤1Ω,零地電位差≤1V。
⑦ 維持室內正壓,即運行區相對于室外9.8pa。
⑧ 運行區內絕緣體的靜電電位:計算機工作區域<1KV
⑨ 機房內雙電源設備實現雙路電源供電,每路電源線纜取自配電柜內的不同空開
現將通過機房裝飾材料的選用、抗靜電措施的實施、配電設計規范要求指標等各種手段的綜合利用,達到以上指標。
2、設計說明
2.1、機房設備布置設計
?一般原則:
? 1)、便于維護、監控及生產安全;
2)、合理利用空間及節省安裝材料;
?設備間距:
1)、設備(如機架)之間的維護通道應不小于1200mm;
2)、設備之間的主要通道應不小于1500mm;
?蓄電池、配電柜等設備應采取加固、防移措施。
如圖所示,機房內劃分為設備區和操作區兩個功能區域,操作區面積為9m*4.4m約39平方米,設置4個席位的工作臺。設備區面積為9m*11.8m約106平方米,設計機房內共布置4個網絡機柜、4個服務器機柜,用于放置網絡、廣播、監控、一卡通、服務器及存儲設備,后續設備擴展可以再增加機柜?;究梢詽M足現在以及將來5-10年內的機房設備安裝需要。
2.2、機房內部特殊裝修設計說明
2.2.1、裝修原則:
1、主要目的:防塵、屏蔽、防靜電、回風、防漏水設施、隔熱、保溫、防火等。
機房裝修既要滿足計算機設備使用要求,又能通過精良、獨特的設計構思,真正體現“現代、高雅、美觀、適用”的整體形象。本方案裝修設計遵循四條基本原則:
(1)體現特點----體現出高科技部門的室內裝潢特點;
(2)突出重點----在充分考慮計算機、網絡設備、空調、UPS等設備的安全性、可靠性、先進性的前提下,達到高雅、大方、簡樸的風格;
(3)格調淡雅----機房室內裝潢基本格調為淡雅;
(4)宜于健康----在材料的選用方面,要充分考慮環保因素。
2、機房應避開強電磁場干擾及保障電腦系統信息安全,要采取有效的電磁屏蔽措施;滿足機房內無線電干擾場強在頻率范圍為0.15~100MHz時不大于126dB(A),磁場干擾場強不大于800V/m(相當于100e);
3、按照《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范》,計算機房內部裝修材料應難燃或不燃(防火等級A級),應能防潮、不起塵、抗靜電等。本方案裝飾材料除按上述要求選材外,同時要求氣密性好、易清潔、不變形、無眩光、有較好的屏蔽作用等,并選用綠色環保材料。
4、按照《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范》,機房區凈空高度宜為2400-3000mm,活動地板架設高度宜為200-350mm。本次機房地板高度設計為320mm。
5、按照《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范》,機房通道及各門的尺寸應方便設備運輸,保證符合消防要求。
2.2.2、具體裝修方案說明:詳見《裝飾做法表》
裝飾做法表
功能區 | 地面 | 天花 | 墻面、隔斷 | 門、窗 |
主機房 | 安裝無邊抗靜電地板,安裝高度約30cm | 采用微孔鋁質天花 | 墻面采用原有裝飾墻面,要求封面平整,刷乳膠漆 | 12mm單片防火玻璃門 |
2.2.3、地面處理
機房地板采用陶瓷面防靜電地板,為使水泥砂漿地面達到不起塵、不產塵、保證空調送風系統的空氣潔凈度,地面需要先刷防塵漆做防塵處理?;顒拥匕宓姆N類較多,根據板基材料可分為:鋁合金、全鋼、中密度刨花板。它們的表面都是抗靜電貼面。我們為本機房選用陶瓷面防靜活動地板,可與地面裝飾效果相協調。地板與墻體交界處用不銹鋼踢腳板封邊。
活動地板須做等電位聯接,并作良好接地。
機房和設備間內鋪設無邊無機質貼面抗靜電地板,規格為600*600*35mm,地板安裝高度均為300mm,(總高度:包括地板、支架等的厚度)。
地板表面平整防滑,邊角處不易碰損脫落。設備等安裝后無松動。在機房設備入口增加活動斜坡,以備機柜進入,并做有專用地板出線口。
活動地板在計算機房中是必不可少的。機房敷設活動地板主要有以下優點:
1、使安裝簡單化,并為以后設備配置的改變和擴充提供了較大的靈活性。
2、機房內設備可通過地板下進行自由的電氣連接,便于敷設和維護,使機房整潔美觀。
3、它可以保護各種電纜、電線、信號線及插座,使其不受損壞。
4、有利于設備底部的維修、維護。
5、消除了電纜外露對人體的危害。
6、可以利用活動地板的可調性,消除真地面的不平度,保證機房地面的整體水平度。
7、能使靜電荷通泄至地,并反射電磁輻射。
抗靜電活動地板安裝時,同時要求安裝靜電泄漏系統。鋪設靜電泄漏地網(紫銅帶),通過靜電泄漏干線和機房安全保護地的接地端子封在一起,將靜電泄漏掉。
2.2.4、墻面處理
墻面處理是指采用在主機房建筑物的墻面、柱面上進行防塵、防潮、防水、保溫處理,同時使房屋內部平整、光滑,清潔美觀,改善采用光條件,增強保溫、隔熱、隔音、防塵等性能從而改善環境條件。主機房墻面、地面及梁面上刷防霉、防潮漆,涂防水油膏,進行防塵處理、確保潔凈度高、不產生粉塵、耐久性高、不產生龜裂、眩光,同時起到防水、防潮、防霉的效果。
本機房墻面沿用原有墻面,要求墻面平整、無凹凸不平、無起泡,墻面要求刷乳膠漆。
2.2.5、門窗處理
機房主入口外大門采用建筑物原有安裝鋼質防盜門;內部工作區與設備區采用一道12mm厚單片防火玻璃門,玻璃門上安裝一套門禁機,可以用ID卡或密碼進入,門禁機通過網線連接到管理主機上,可以統計人員進出記錄。
2.2.6、天花處理
機房棚頂裝修宜采用吊頂方式。機房內吊頂的主要作用是,在吊頂以上到頂棚的空間做為機房靜壓回風風庫、可布置通風管道;安裝固定照明燈具、走線、各類風口、自動滅火探測器;防止灰塵下落等等。機房應選擇金屬鋁天花,具有質輕、防火、防潮、吸音、不起塵、不吸塵等性能。
本次機房頂棚采用600*600金屬微孔天花,吊頂之前先刷防塵漆。
吊頂是機房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吊頂上部安裝著強弱電管線。在吊頂層面上安裝著嵌入式燈具、風口、消防報警探測器?,F代機房要求機房吊頂必須防塵、防火、防潮、吸音、降低電磁干擾、美觀和易于拆裝 , 同時還必須考慮空調回風。
本次工程我們建議采用600*600金屬微孔天花板,板面平整、棱線分明、拼縫細密、吊頂系統體現出整齊、大方、富貴高雅、視野開闊的外觀效果,同時該產品裝拆方便、每塊板均可獨立拆裝,方便施工和維護,如需調換或清潔板面時,可用磁性吸盤或專用拆板器取出。
2.2.7、機房隔斷
隔斷:機房按照計算機運行特點及設備的具體要求設置不同的功能分區,采用玻璃隔斷墻將機房空間分隔成不同的功能區域。隔斷墻要既輕又薄,還能隔音、隔熱,要求具有通透效果,一般采用鋼化玻璃隔斷。
核心機房管理區與設備區之間采用1樘雙開防火玻璃門(1600*2200mm),功能區域之間分隔采用12mm厚度單片銫鉀防火玻璃隔斷。玻璃門上安裝一套門禁機,用于控制機房設備區域人員進出控制。
2.3、機房電氣子系統
2.3.1、設計目標:
按國家機房標準,將機房供電等級分為三級。
一級負荷:建立不停電系統;
二級負荷:建立帶備用的供電系統;
三級負荷:按一般用戶供電。
根據本機房的特點及要求,應在本機房內建立計算機設備不停電供電系統,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即為一級負荷采取一類供電。同時計算機電源條件應滿足計算機設備運行的國家標準。
在本機房內建立不停電供電系統方式是專供電源加上蓄電池設備供電。另外,機房電源要求:
(1)安全可靠,即不能有斷電現象或瞬時中斷;
(2)電壓波動、雜音電壓及瞬變電壓等不能夠超過規定范圍;
(3)電源系統便于擴充容量,蓄電池采取自動充電方式。
另外,電子設備電氣事故的大多數原因是過大的諧波電流和諧波電壓、過大的對地泄漏電流、以及電源電壓的擾動。在此方面,我國有關標準規范尚未與國際標準規范接軌,但設計中仍應采取防范措施。
2.3.2、設計原則
1、遵守標準 執行政策
2、安全可靠 先進合理
3、全局出發 統籌兼顧
4、結合規劃 遠近結合
2.3.3、配電設計方案
1、設計內容
本工程以獨立的380V/220V、50Hz、TN-S(三相五線)電源系統放射式為本區域設備供電。設備包括計算機設備(UPS設備)、照明、空調、消防、普通維修市電等部分。
2、供電方式及電源引入
在機房內建立計算機設備不停電供電系統建議采用市電、蓄電池設備方式供電。電源由大樓總配電房引入。
3、本工程機房區配電設計負荷概算如下:
(1)空調系統: 20KW。
(2)計算機設備用電負荷(UPS電源):30KW。
(3)照明系統(燈具帶補償):3KW。
(4)插座:10KW。
(5)預留:10KW
PΣ=73KW
總功率73KW
供電要求
(1) 機房低壓配電
· 采用TN-S系統供電。
· 頻率50Hz。
· 電壓380V/220V。
· 進線為三相五線制;市電總進線由建設單位負責引入。
(2)自動發電機系統:后建,本次工程不作考慮。
4、機房區供配電系統組成
機房供配電系統由兩部份組成:計算機設備供電(UPS)系統、機房輔助設備供電系統,分別由獨立的配電柜控制:計算機設備用電由UPS配電柜控制,輔助設備用電由市電配電柜控制。
(1)低壓配電柜:
設置兩個低壓配電柜,放置在機房管理區配電室中。
(1)動力配電柜:對空調、照明、市電插座進行控制;設置一個總空開,至少不低于10個分空開。
(2)UPS配電柜:30 KVA UPS電源輸出柜;設計每個設備機柜采用2路即2個空開,保證設備機柜不因為單個空開跳閘而斷電。
市電總柜主開關上加MX(分勵脫扣)和OF裝置,消防動作后切斷非消防電源供電的用電設備。由UPS供電的重要設備,不需斷電,避免重要數據丟失。
(3)配線:要求UPS輸出配電線路全部采用防潮、阻燃電線配線,主路由為地板下金屬線槽,分支為鍍鋅電線管,并應留有1/3以上余量。
UPS插座以二位單相插座箱的形式架空安放于活動地板下,所在位置及高度應能方便使用,插座箱底距地20mm。
一個插座箱上配一個五孔10A插座,機房每個機柜下設置一個獨立回路插座箱。
(2)、輔助設備用電系統:
為了防止機房輔助設備在啟動、制動及在正常運行時可能對計算機系統構成的干擾,《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范》規定:“機房內其它電力負荷不得由計算機主機電源和不間斷電源系統供電”。因此機房內空調、照明、消防、新風機、臨時維修電器等設備直接采用市電電源,電源為三相五線。本方案將上述用電設備自成體系,與計算機設備電源相互獨立,形成輔助設備供配電系統。
空調、照明、市電等設備用電開關、插座安裝在墻面上。維修和測試設備采用單相二、三極五孔插座(市電)。市電維修插座控制空氣開關帶有漏電保護裝置。插座安裝具體高度為插座面板中心距抗靜電地板250mm,位置及數量參見圖紙說明。
市電插座主要用于維修設備用電,為便于區分,全部安裝在墻面。
5、線路敷設:
機房總電源電纜引至機房動力配電柜總開關上,由動力配電柜向UPS供電;UPS輸出至機房UPS配電柜主開關,由UPS配電柜向各計算機設備供電。
機房內市電、UPS電源走線布于活動地板下,分別獨立安裝于各自的金屬線槽(管)內;線槽(管)上應作識別標記;插座面板也應相互區別。線槽、線管接頭兩端均用6mm2接地線就近連至接地銅排上,所有電源線均在金屬管槽內敷設,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金屬線槽厚度不小于1mm。
為保證電源運行時三相能基本平衡,應盡可能將單相負荷均勻分配在各相上,機房低壓配電系統三相負荷不平衡度應控制在5-20%。為防止閃電雷擊及過電壓帶來的危害,機房電源進線應采用地下直接埋設電纜;機房專用動力配電箱內低壓配電母線上應裝設分級浪涌抑制器,用以消除線路上產生的瞬時高壓尖峰脈沖。
活動地板下敷設電源線時,應盡可能遠離信號線,并避免并排敷設。
導線選擇:導線的載流能力一定大于斷路器的額定電流值。
電線顏色區分:
相線:黃、綠、紅
零線:黑、白、藍
地線:黃綠雙色線
6、過流保護
機房低壓配電線路的保護主要包括:短路保護、過負載保護和接地保護。由于機房內設備較多,在確定配電系統及選擇斷路器時,應盡可能在某一回路發生線路故障時,只切斷該供電回路,不影響其它回路的正常用電。配電線路上下級斷路器的動作應具有選擇性,各級間能協調配合。
由于漏電保護開關靈敏度較高(微安級),易引起線路經常掉電,這對于計算機和通信系統、精密空調系統等正常運轉是不利的,故機房內UPS電源、空調通風設備等線路不加裝漏電保護開關,故只在市電維修插座線路上加裝漏電保護開關。
本方案在機房控制室安裝兩臺低壓配電柜。主開關選用國產優質開關。以上產品均符合IEC 898,GB 10963標準和CCEE安全認證要求。機房專用配電柜能夠滿足機房電氣設備擴容要求,另外還考慮了下列情況:
配電柜具有防浪涌、防雷擊過流保護能力。配電柜內采用質量可靠的進口電源防雷器(德國“OBO”)。防雷器參數詳見防雷接地子系統。
配電柜內設置電流表、電壓表、頻率表、以便檢查電源電壓、電流、三相間平衡關系和電源輸出頻率變化。
配電柜內根據計算機設備及輔助設備的不同要求,設置了中線和接地線。設備安裝運行后零地電位差< 1V。
配電柜內采用的母線、接線排、各種電纜、導線、中性線、接地線等符合國家標準,并按國家規定的顏色標志編號,線纜均采用阻燃型。
配電柜內各種開關、手柄、操作按鈕,標志清楚,防止使用中出現誤操作。
配電柜絕緣性能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絕緣電阻不小于0.5 MΩ。
2.3.4、機房照明設計
1、計算機機房對照明的要求
機房內照明要求光線明亮且柔和,照度均勻,無反光眩光,適合人們的生理需要,布局合理且操作方便,為工作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主要照明光源應采用高效節能熒光燈,其鎮流器的諧波限值應符合國家標準《電磁兼容限值諧波電流發射限值》(GB17625.1)的規定,燈具應采用分區,分組的控制措施。
2、正常照明配電系統
燈具正常照明電源由市電供給,房間區域安裝于墻面上的翹板開關控制。
3、應急照明系統
計算機房必須具備應急照明系統,包括應急照明燈(UPS 供電)。應急備用照明燈具為筒燈,當市電停電時,應急切換控制回路自動切換至備用電源供電,達到應急照明的目的。
4、燈具的選擇及布置
本設計根據機房電氣設計規范對照度的要求,結合自然采光及墻面反射率等因素,計算確定燈具數量。機房所有分區市電照明均采用三管格柵熒光燈具(600*600mm),達到光線流暢、統一的效果。根據安裝高度決定燈具間隔,并充分考慮到照度均勻性和有效抑制眩光等因素。熒光燈具選用不銹鋼格柵燈具。具有造型新穎、豪華大方、光照效率高等特點。新建機房燈具安裝方式采用嵌入式吊裝。機房應急照明采用4 寸筒燈,由UPS 供電。
2.3.5、UPS電源安裝
根據現有設備負載核算,我們設計使用一臺山特 30K UPS電源,配置2個電池箱32節電池,可以滿足現有設備負載。
2.4、機房綜合布線系統
2.4.1、綜合布線總體要求:
(1)、整個綜合布線系統全部采用六類UTP系統;部分光纖跳線。
(2)、從整個機房設計的美觀、實用、安全性考慮,采用上走線的布線設計。具體的金屬槽尺寸可根據線量的多少并考慮一定的發展余地。
(3)、針對將來有可能某些機柜對信息點遠遠大于所需要求,解決方法只有臨時增加,因此無論是橋架的容量上還是從配線架的空間上都留有足夠的冗余量,完全滿足今后的擴容。
(4)、系統完工后,將給出具詳細的圖紙及測試報告
2.4.2、機房弱電布線系統設計說明
本次弱電系統通過上走線方式,通過開放式金屬線槽進行布線。同時我們也要注意,上走線方式需要與設備布局的配合,應該要求機柜的高度基本一致,才能保證美觀。線槽通過支架吊裝在頂上。本次橋架規格選用300*100mm開放式橋架,以滿足現有布線系統的需求上,同時留有一定的擴充余地。
2.5、空調設備安裝子系統
2.5.1、機房熱負荷分析
1:機房主要熱量的來源
2設備負荷(計算機及機柜熱負荷);
2機房照明負荷;
2建筑維護結構負荷;
2補充的新風負荷;
2人員的散熱負荷等。
2其他
2:熱負荷分析
(1)計算機設備熱負荷:
Q1=860xPxη1η2η3 Kcal/h
Q:計算機設備熱負荷
P:機房內各種設備總功耗
η1:同時使用系數
η2:利用系數
η3:負荷工作均勻系數
通常,η1η2η3取0.6—0.8之間,
根據服務器等發熱特點取值為0.75,UPS功耗發熱系數取值0.7。
(2)照明設備熱負荷:
Q2=CxP Kcal/h
P:照明設備標定輸出功率
C:每輸出1W放熱量Kcal/hw(白熾燈0.86口光燈1)根據國家標準《計算站場地技術要求》要求,機房照度應大于2001x,其功耗大約為20W/M2以后的計算中,照明功耗將以20 W/M2
為依據計算。
(3)人體熱負荷
Q3=PxN Kcal/h
N:機房常有人員數量
P:人體發熱量,輕體力工作人員熱負荷顯熱與潛熱之和,在室溫為21℃和24℃時均為102Kcal。
(4)圍護結構傳導熱
Q4=KxFx(t1-t2) Kcal/h
K:轉護結構導熱系統普通混凝土為1.4—1.5
F:轉護結構面積
t1:機房內內溫度℃
t2:機房外的計算溫度℃
在以后的計算中,t1-t2定為10℃計算。
屋頂與地板根據修正系數0.4計算。
(5)新風熱負荷計算較為復雜,在此方案中,我們以空調本身 的設備余量來平衡,不另外計算。
(6)其他熱負荷
除上述熱負荷外,在工作中使用的示波器、電烙鐵、吸塵器等也將成為熱負荷,由于這些設備功耗小,只粗略根據其輸入功率與熱功當量之積計算。
Q5=860xP
計算機房主要的熱負荷來源于交換機或服務器設備的發熱量及維護結構的熱負荷。因此,我們要了解主設備的數量及用電情況以確定精密空調的容量及配置。根據以往經驗,除主要的設備熱負荷之外的其他負荷,如機房照明負荷、建筑維護結構負荷補充的新風負荷、人員的散熱負荷等,可根據計算機房的面積及設備容量測算。
在這次機房空調方案的設計中,采用功率及面積法進行制冷量計算。
2.5.2、機房熱負荷計算
根據本項目中已知機房房間面積的情況,采用功率及面積法進行制冷量計算,計算公式為:
總制冷量(KW)Qt=機房面積X0.4KW/㎡
=102X0.4=41KW
2.5.3、機房精密空調選擇
建議采用四臺專門為計算機房設計的大金機房專業空調,設備功率為12.5KW機房專用空調4套,即完全滿足機房目前和未來一定時期內的制冷量并有一定的余量。
?機房專用空調功用需求
具有恒溫恒濕功能,大風量小焓差設計,滿足專業機房需要
采用高效、穩定的谷輪柔性渦旋式壓縮機,保障產品長壽命、高能效比
室外風機無極調速,根據環境變化自動調整系統運行狀態
室外溫度低至-34℃可正常進行制冷運行
全中文大屏幕顯示,具有多級密碼保護、專家故障診斷功能
來電自啟動(掉電記憶)功能
配備標準RS485監控接口,可實現遠程監控
靈活的主備機自動切換功能,實現機組自動切換及輪巡功能
可配置防雷卡,實現高可靠性防雷保護
大金機房專用空調性能參數:
2.6、防雷與接地子系統
2.6.1、設計目標
機房建立防雷及接地系統是保護電子系統通信、電源線路、信息設備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技術手段,是確保計算機系統穩定、可靠運行必不可缺少的技術環節,是機房建設及運行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方案的制定,目的是提供出一套完整而易于操作的防雷和接地系統解決方案予以實施,從而達到使機房系統安全運行的效果。
2.6.2、設計依據
(1)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
(2)YDJ26-89:《通信局(站)接地設計暫行技術規定》
(3)YD5078-1998:《通信工程電源系統防雷技術規定》
(4)IEC1024-1992:Protection of Structures against Lightning
(5)IEC1312-1996:Protection against LEMP
(6)IEC61643-1-1998:接至低壓電力配電系統的浪涌保護器
(7)IEC61644-1-1999:接至電信網絡的信號接口保護器
(8) 計算機房防雷設計規范 (GB50174-93)
(9)電子設備雷擊保護導則 (GB7450-87)
(10)計算站場安全要求 (GB9361-88)
(11)工業與民用電力裝置的過電壓保護設計規范 (GB64-83)
(12)計算機信息系統防雷保安器 (GA173-1998)
(13)雷電電磁脈沖的防護 (IEC1312)
(14)過電壓保護器 (VDE0675)等等。
2.6.3、防雷設計
1、系統設計概述
機房防雷工程是系統工程,要將外部防雷裝置和內部防雷裝置整體綜合考慮,一般共有六項重要因素,即接閃功能、分流影響、均衡電位、屏蔽作用、接地效果和合理布線。
(1)、建筑外部防雷:直擊雷防護,包括接閃功能、分流影響(本方案不包括該部分設計)。
(2)、機房內部防雷:
機房內部防雷主要有如下措施:
屏蔽作用;
均衡電位;
合理布線 ;
接地效果;
(3)、本次防雷系統設計采取3級。
2、設計方案
為了防范雷電強電磁場對機房內部線路和設備的沖擊,鑒于不同頻率范圍的電磁場對空間和物體有不同的穿透特性,其中高頻段電磁場的穿透性很強能夠穿透很小的縫隙。所以屏蔽層必須有很強的嚴密性。本機房為非屏蔽機房,所以并未采取完全屏蔽處理,在機房裝修方案中對機房提出防雷屏蔽裝修的要求,盡量按照防雷技術設計的要求、配合裝修方案設計和實施機房防雷措施。
(1)機房防靜電地板:
機房的地板采用全鋼防靜電地板。地板的鋼架之間和金屬地板之間有良好的導電導磁性能,并在多處與防靜電地板框架下面分布的接地紫銅排通過6m㎡BVR線纜可靠連接。以保持防靜電地板的接地性能起到電磁屏蔽和消除靜電積聚的功能。
機房頂部天花處理:
在鋁扣板天花上部高出5-10cm左右的頂面設一圈等電位網,采用30×3紫銅排和絕緣子固定,經墻面與地面等電位網連接,以方便鋁扣板天花吊頂和彩鋼板墻體上部的多點聯接導通和接地。頂部等電位網應在所經過的鋼筋立柱時與立柱內的大樓主鋼筋焊接。
機房頂部采用鋁扣板天花,金屬鋁扣板固定在鋼制金屬龍骨架上并保持可靠的導電連接,除發揮有限的電磁屏蔽和消除靜電積累作用外,還有美觀、吸音、吸塵和防火的功能。金屬天花通過不小于10m㎡的線纜與墻面屏蔽的鋁塑板、頂部等電位網多處跨接,形成均勻等電位接地狀態??梢杂行У姆乐轨o電的集聚對機房內部設備的損壞。
(3)接地匯流排:本部分工程應由建設單位在大樓基建時進行處理,需經有關單位測試達到使用要求。
(4)地面等電位網:地面等電位網設在機房內地板下,采用2400×2400網格狀鋪設。同時等電位網要與已建立好的接地匯流排在地板下以3×30銅排緊密連接。
(5)機房內部的等電位連接實施原則為:相同功能或相似功能的設備和機柜應單點就近(原則上不超過50公分,如接地線必須加長,可根據情況加粗接地線徑)可靠(通過10m㎡的銅纜)引入到防靜電地板下面最近的等電位網上。機房內部的所有金屬物體包括機柜、金屬門窗和經過機房的所有金屬管道,都應通過6m㎡以上的線纜就近和地線匯流排多點緊密聯結。
(7)機房PE接地母線的引入
主機房接地母線的引入:本項目接地工程已經由建設方完成且達到要求,本方案只設計機房后端接地處理。
(8)電源防浪涌保護(防雷)器的分級安裝設計
本方案中所采用的過電壓保護產品是由具有深厚防雷技術背景的現代高科技企業上海雷訊防雷技術有限公司設計制造的電源及通信信號的過電壓保護器(SPD),其產品符合VDE、IEC及GB相關標準,并通過國內公安、郵電、氣象、電力等有關權威檢測機構檢測認
(9)機房電子設備瞬態過電壓(SPD)保護設計
保護必須是多級的,對電子設備電源部分雷電保護而言,至少應采取泄流型SPD與限壓型SPD前后兩級進行保護。 信號SPD應滿足信號傳輸頻率、工作電平、網絡類型的需要,同時接口應與被保護設備兼容。 信號SPD由于串接在線路中,在選用時應選用插入損耗較小的SPD。信號SPD本次投標不考慮。
(10)電源系統防雷措施
1、根據國際標準IEC1312-2規定,電源系統必須采用不少于三級的分流限壓措施。在合理的避雷器和設備的配置下,只有三級防雷才能保證設備上的殘壓小于電源設備耐壓試驗值。本方案交流供電變壓器高壓側按供電局要求接高壓防雷器HV-MOV,低壓側接大容通量的德國OBO公司的LA60B,其單相模塊容通量為50KA。變壓器外殼、低壓側的交流零線及與變壓器相連的電力電纜的金屬外護層就近接地。
2、機房電源總進線加裝雷訊ASAFE-15/4 380V100KA一級電源避雷器作為一級防雷(實際為二級,因為大樓配電室已經采取防雷措施)。
注:具有型號參數的謹為參考,實際參數以實物為準。
3、UPS設備進線端加裝三相四模塊V20-C/4二級電源避雷器。
注:具有NPE型號參數的謹為參考,實際參數以實物為準。
4、在核心設備等電源重要回路插座前安裝ASP防雷插座排,作為三級防雷。
所有防雷器的連接線橫截面積不小于10mm2。
5信號系統防雷及其設備配置
隨著機房設備的高度集成化,用于系統的微電子設備不斷增多,計算機及控制單元與接口的連接,使得控制終端與設備之間具有大量的數據線、控制線路,由于它們傳輸的電平低、速率高,因此特別設計有效的保護系統是必要的。需保護設備及數量由用戶確定。
A.RS232接口被保護設備可選用ASP公司的RJ45-V24T/8保護器保護終端設備(標準RJ45接口)。
B.專線上設備(IDD)保護可在專線引入端串入信號保護器DL180 24D3保護器(工作電壓24-35v、總配線架DIN型結構)
C.PSTN網上設備、MODEM、FAX及電話采用CITEL B180T/MJ6信號保護器,具有響應速度快、容量大的顯著特點,并具有RJ11標準接插口。
D.計算機網上保護器隨不同類型網絡結構配不同保護產品:
a.雙絞線保護器IBDNT1-T 或Twinax-AS4/FF
b.10baseT也可選用RJ45-E/4(RJ45接口)。
2.6.4、機房接地系統
A、計算機系統的直流地:如交換機48V電源設備匯流條正極的接地,電子系統零電位接地,系統地阻一般要求小于1W
B、交流工作地:地阻不宜大于4W
C、安全保護地:地阻不應大于4W
D、防雷保護地:地阻不應大于10W
當采用綜合接地時,取上述最小地阻值。
當前,各種接地的具體處理,在理論和實踐中尚無統一標準。從防雷的要求看,均壓才能避免反擊,而均壓又要求多點接地。從防干擾的要求應該是單點接地,所以只有做好機房的等電位連接,并通過單點連接到直流信號地網上,才能使上述兩項矛盾的要求兼而顧之。目前國際標準IEC1312等以及國標GB50057-94都要求采用綜合地網。在國際IEC標準和ITV標準中均不提單獨接地,美國標準IEEEstd1100——1992更明確指出:不建議采用任何一種所謂分開的、獨立的、絕緣的、專用的、干凈的、靜止的、信號的、計算機的、電子的或其它這類不正確的大地接地體作為設備接地導體的一個連接點。
室外接地體建設單位已建立,現只需將機房接地干線接至該接地體上。
機房內接地系統及等電位連接:
1、在防靜電地板下,用3×30mm紫銅排做2400mm×2400mm縱橫網格狀基準電位網。
2、網格交叉點做電氣連接,銅網用絕緣底座墊高40mm,為便于設備接地,預裝有銅螺絲。
3、機房內各設備的保護地、交流工作地用導線以最短的距離與網格連接;所有單相三孔插座的接“地”孔全部用導線以最短距離連接到配電柜基準電位排上;二次配電柜的“PE”匯流排以BVR-10mm2導線以最短距離連接到網格上,如果電源進線帶有接地極,則直接接至電源接地線上。
4、所有金屬線管、線槽、隔斷、龍骨均作等電位連接。
本工程在機房區域內采用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護接地、靜電泄漏地、防雷接地共用一組接地裝置,即上述接地采取綜合接地方式。
2.7、機房消防工程
因消防系統建設牽涉到當地消防檢查部門方案報批、消防驗收,建議由當地專業消防公司來承建,本方案不做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