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qr9vl"><code id="qr9vl"></code></em>
<tbody id="qr9vl"><pre id="qr9vl"></pre></tbody>
      1. <rp id="qr9vl"></rp>

          <rp id="qr9vl"><samp id="qr9vl"><bdo id="qr9vl"></bdo></samp></rp>

          <li id="qr9vl"><object id="qr9vl"></object></li>
          <ol id="qr9vl"></ol>
          <th id="qr9vl"></th>

          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綜合布線系統施工工藝與標準要求

             2021-06-10 6750
          導讀

          布線是弱電人做的最多的事情之一,智能化各個系統都有涉及到布線,關于它的施工要求平時在我們弱電弱電技術群中也經常討論到。本

          弱電招工在線平臺

          布線是弱電人做的最多的事情之一,智能化各個系統都有涉及到布線,關于它的施工要求平時在我們弱電弱電技術群中也經常討論到。


          綜合布線系統施工工藝與標準要求

          本期我們一起來看下綜合布線系統的施工規范與流程。


          一、施工前的環境檢查

          標準布線嚴格遵守建筑相關的布線安裝工藝標準及當地有關部門的各項規定。本項目應遵守的規定主要有:

          《通信光纜的一般要求》(GB/T7427)

          《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 GB/T 50311)


          在安裝工程開始以前應對交接間、設備間的建筑和環境條件進行檢查,具備下列條件方可開工:
          1、交接間間、設備間、工作區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房屋地面平整、光潔,門的高度和寬度應不妨礙設備和器材的搬運、門鎖和鑰匙齊全。

          2、房屋預留地槽、暗孔、孔洞的位置、數量、尺寸均應符合設計要求。


          3、對設備間鋪設活動地板應專門檢查,地板板塊鋪設嚴密堅固,每平方米水平允許偏差不應大于2mm,地板支柱牢固,活動地板防靜電措施的接地應符合設計和產品說明書要求。

          4、交接間、設備間應提供可靠的施工電源和接地裝置。


          5、交接間、設備間的面積,環境溫、濕度均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規定。

          綜合布線系統施工工藝與標準要求


          二、施工前的器材檢驗

          1、器材檢驗一般要求

          (1)施工前,施工單位應對工程所用線纜器材規格、程式、數量、質量進行檢查,無出廠檢驗證明材料者或與設計不符不得在工程中使用。(2)經檢驗的器材應做好記錄,對不合格證的器件應單獨存放,以備核查與處理。

          2、型材、管材與鐵件的檢驗要求:

          (1)各種型材的材質、規格、型號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定,表面應光滑、平整、不得變形、斷裂。(2)管材采用鋼管、硬聚氯乙烯管、玻璃鋼管時,其管身就光滑無傷痕、管孔無變形,孔徑、壁厚應符合設計要求。

          (3)管道采用水泥管塊時,應符合郵電部《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技術規范》(YDJ39)中相關規定。(4)各種鐵件的材質、規格均應符合質量標準,不得有歪斜、扭曲、飛刺、斷裂或破損。(5)鐵件的表面處理和鍍層均應完整、表面光潔、無脫落、氣泡等缺陷。

          3、線纜的檢驗要求:

          (1)工程使用的對絞電纜和光纜規格、程式、形式應符合設計的規定和合同要求。(2)電纜所附標志、標簽內容應齊全、清晰。(3)電纜外護套須完整無損,電纜應附有出廠質量檢驗合格證。如用戶要求,應附有本批量電纜的電氣性能檢驗報告。(4)電纜的電氣性能應從本批量電纜的任意三盤中截出100m長度進行抽樣測試。(5)剝開纜線頭,有A、B端要求的要識別端別,在纜線外端應標出類別和序號。(6)光纜開盤后應先檢查光纜外表有無損傷,光纜端頭封裝是否良好。(7)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采用62.5/125μm或50/125μm多模漸變折射率光纖光纜和單模光纖光纜時,現場檢驗應測試光纖衰減常數和光纖長度。


          綜合布線系統施工工藝與標準要求


          4、光纜測試要求:

          衰減測試:宜采用光時域反射儀(OTDR)進行測試。測試結果如超出標準或與出廠測試數值差異太大,應用光功率測試,并加以比較,斷定是測試誤差還是光纖本身衰減過大。

          長度測試:要求對每根光纖進行測試,測試結果應一致。如果在同一盤光纜中,光纖長度差異較大,則應從另一端進行測試或做通光檢查,以判定是否有斷纖現象存在。光纖調度軟線(光跳線)檢驗應符合下列規定:
          1)光纖調度軟線應具有經過防火處理的光纖保護包皮,兩端的活動連接器(活接頭)端面應裝配有合適的保護蓋帽;


          2)每根光纖調度軟線中光纖的類型應有明顯的標記,選用應符合設計要求。

          5、接插件的檢驗要求:

          (1)接線排和信息插座及其他接插件的塑料材質應具有阻燃性。

          (2)保安接線排的保安單元過壓、過流保護各項指標應符合郵電部有關規定。(3)光纖插座的連接器使用型號和數量、位置與設計相符。

          (4)光纖插座面板應有發射(TX)和接收(RX)明顯標志。

          6、配線設備的使用應符合下列規定:

          (1)、電纜交接設備的型號、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


          (2)、光、電纜交接設備的編排及標志名稱應與設計相符。各類標志名稱應統一,標志位置正確,清晰。
          (3)、有關對絞電纜電氣性能、機械特性、光纜傳輸性能及接插件的具體技術指標和要求,應符合設計規范。


          三、設備安裝

          一、機架安裝要求

          (1)機架安裝完畢后,水平、垂直度應符合廠家規定。如無廠家規定,垂直偏差不應大于3mm。

          (2)機架上的各種零件不得脫落或碰壞。漆面如有脫落應予以補漆,各種標志完整清晰。

          (3)機架的安裝應牢固,應按施工圖的要求進行加固。

          (4)安裝機架面板,架前應留有1.5m的空間,機架背面離墻距離應大于0.8m,以便于安裝和施工。

          (5)壁掛式機框底距地面宜為300~800mm。


          綜合布線系統施工工藝與標準要求


          二、配線設備機架安裝要求:

          (1)采用下走線方式時,架底位置與電纜上線孔相對應。

          (2)各直列垂直傾斜誤差不應大于3mm,底座水平誤差每平方米不應大于2mm。(3)接線端子各種標志應齊全。

          (4)交接箱或暗線箱宜暗設在墻內。預留墻洞安裝,箱底高出地面宜為500~1000mm。



          三、各類接線模塊安裝要求

          (1)模塊設備應完整,安裝就位,標志齊全。

          (2)安裝螺絲必須擰緊,面板應保持在一個水平面上。


          四、信息插座安裝要求:

          (1)安裝在活動地板或地面上,應固定在接線盒內,插座面板有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線盒蓋可開啟,并應嚴密防水、防塵。接線盒蓋應與地面齊平。

          (2)安裝在墻體上,宜高出在地面300mm,如地面采用活動地板時,應加上活動地板內凈高盡寸。

          (3)信息插座底座的固定方法以施工現場條件而定,宜采用擴張螺釘、射釘等方式。

          (4)固定螺絲需擰緊,不應產生松動現象。

          (5)信息插座應有標簽,以顏色、圖形、文字表示所接終端設備類型。

          (6)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


          四、電纜橋架及槽道安裝要求:

          (1)橋架及槽道的安裝位置應符合施工圖規定,左右偏差不應超過50mm。 

          (2)橋架及槽道水平度每平方米偏差不應超過2mm。

          (3)垂直橋架及槽道應與地面保持垂直,并無傾斜現象,垂直度偏差不應超過3mm。

          (4)兩槽道拼接處水平度偏差不應超過2mm。

          (5)吊架安裝應保持垂直,整齊牢固,無傾斜現象。

          (6)金屬橋架及槽道與節間應接觸良好,安裝牢固。



          四、線纜的敷設

          一、纜線敷設一般應符合下列要求:

          1、纜線的布放前應核對規格、程式、路由及位置與設計規定相符。

          2、纜線的布放應平直,不得產生扭絞、打圈等現象,不應受到外力的擠壓和損傷。

          3、纜線在布放前兩端應貼有標簽,以表明起始和終端位置,標簽書寫應清晰、端正和正確。


          4、電源線、信號電纜、結絞電纜、光纜及建筑物內其他弱電系統的纜線應分離布放。各纜線間的最小凈距應符合設計要求。

          5、纜線布放時應有冗余。在交接間、設備間對絞電纜預留長度一般為3~6m,工作區為0.3~0.6m;光纜在設備端預留長度一般為5~10m。有特殊要求的應按設計要求預留長度。

          6、纜線的彎曲半徑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非屏蔽4對對絞電纜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電纜外徑的4倍,在施工過程中應至少為8倍。

          ②屏蔽對絞電纜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電纜外徑的6~10倍。

          ③主干對絞電纜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電纜外徑的10倍。

          ④光纜的彎曲半徑至少少為光纜外徑的15倍,在施工過程中應至少為20倍。

          ⑤纜線布放,在牽引過程中,吊掛纜線的支點相隔間距不應大于1.5m,布放纜線的牽引力,應小于纜線允許張力的80%,對光纜瞬間最大牽引力不應超過光纜允許的張力。在以牽引方式敷設光纜時,主要牽引力應加在光纜的加強芯上。

          ⑥纜線布放過程中為避免受力和扭曲,應制作合格的牽引端頭。如采用機械牽引時,應根據纜線牽引的長度、布放環境、牽引張力等因素選用集中牽引或分散牽引等方式。

          ⑦布放光纜時,光纜盤轉動應與光纜布放同步,光纜牽引的速度一般為15m/min。光纜出盤處要保械松馳的弧度,并留有緩沖的余量,又不宜過多,避免光纜出現背扣。




          二、預埋線槽與暗管敷設纜線應符合下列規定:
          1、敷設管道的兩端應有標志,表示出房號、序號和長度。

          2、敷設暗管時宜采用鋼管或阻燃硬質PVC管。布主放雙護套線和主干纜線時,直線管道的管徑利用率應為50~60%,彎管道為40~50%,暗管布放4對對絞電纜時,管道的截面利用率應為25~30%。預埋線槽宜采用金屬線槽,線槽的截面利用率不應超過40%。

          3、光纜與電纜同管敷設時,應在暗管內預置塑料管子,將光纜敷設在子管內,使光纜和電纜分開布放,子管的內徑應為光纜外徑的1.5倍。




          三、設置電纜橋架和線槽敷設纜線應符合下列規定:
          1、電纜橋架宜高出地在面2.2m以上,橋架頂部距頂棚或其他障礙物不應小于0.3m。橋架寬度不宜小于0.1m,橋架內橫斷面的填充率不應超過50%。

          2、電纜橋架內纜線垂直敷設時,在纜線的上端和每間隔1.5 m處應固定在橋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設時,在纜線的首、尾、轉彎及每間隔3~5m處進行加固。

          3、電纜線槽宜高出地面2.2m.在吊頂內設置時, 槽蓋開啟面應保持80mm的垂直凈空,線槽截面利用率不應超過50%。

          4、布放線槽纜線可以不綁扎,槽內纜線應順直,盡量不交叉,纜線不應溢于線槽,在纜線進出線槽部位,轉彎處應綁扎固定。垂直線槽布放纜線應每間隔1.5m固定在纜線支架上。

          5、在水平、垂直橋架和垂直線槽內敷設纜線時,應對纜線進行綁扎。4對對絞電纜以24根為束,25對或以上主干對絞電纜、光纜及其他信號電纜應根據纜線的類型、纜徑、纜線芯數分束綁扎。綁扎間距不宜大于1.5m,扣間距應均勻,松緊適度。
          綜合布線系統施工工藝與標準要求


          五、線纜支撐保護方式


          配線子系統纜線敷設支撐保護方式應符合下列要求:
          1、預埋金屬線槽支撐保護方式:

          ①在建筑物中預埋線槽可為不同尺寸,按一層或二層設置,應至少預埋二根以上,線槽截面高度不宜超過25mm。

          ②線槽直埋長度超過6m或在線槽路由交叉、轉彎時宜設置拉線盒,以便于布放纜線和維修。

          2、預埋暗管支撐保護要求:

          ①暗管宜采用金屬管或阻燃硬質PVC管,預埋在墻體是間的暗管內徑不宜超過50mm,樓板中的暗管內徑宜為15~25mm。直線布管30m應設置暗線箱等裝置。


          ②暗管的轉彎角度應大于90度,在路徑上每根暗管的轉彎不得多于二個,并不應有S彎出現。在彎曲布管時,每間隔15m處應設置暗線箱等裝置。


          ③暗管轉彎的曲率半徑不應小于該管外徑的6倍,如暗管外徑大于50mm時,不應小于10倍。


          綜合布線系統施工工藝與標準要求


          3、設置纜線橋架和纜線線槽支撐保護要求:

          ①橋架水平敷設時,支撐間距一般為1.5~3m,垂直敷設時固定在建筑物構體上的間距宜小于2m。

          ②金屬線槽敷設時,在下列情況下設置支架或吊架:
          A.線槽接頭處;
          B.間距3m;
          C.離開線槽兩端口0.5m處;
          D.轉彎處。③.塑料線槽槽底固定點間距一般為1m。

          4、鋪設活動地板敷設纜線時,

          活動地板內凈空不應小于150mm,活動地板內如果作為通風系統的風道使用時,地板內凈高不應小于300mm。

          5、在工作區的信息點位置和纜線敷設方式未定的情況下,

          或在工作區采用地毯下布放纜線時,在工作區宜設置交接箱,每個交接箱的服務面積約為80m2。

          6、不同種類的纜線布放在金屬線槽內,應同槽分室布放。金屬線槽接地應符合設計要求。

          7、干線子系統纜線敷設支撐保護應符合下列要求:
          (1)纜線不得布放在電梯或管道豎井中。
          (2)干線通道間應溝通。豎井中纜線穿過每層樓板孔洞宜為矩形或圓形。矩形孔洞尺寸不宜小地300mm×100mm,圓形孔洞處應至少安裝三根圓形鋼,管徑不宜小于100mm。


          六、線纜的終端

          一、線纜終端的一般要求:

          (1)纜線在終端前,必須檢查標簽顏色和數字含義,并按順序終端

          (2)纜線中產不得產生接頭現象。

          (3)纜線終端處必須卡接牢固,接觸良好。

          (4)纜線終端應符合設計和廠家安裝手冊要求。

          (5)對絞電纜與插件連接應認準線號、線位色標,不得顛倒和錯接。

          二、對絞電纜芯線終端應符合下列要求:

          (1)對絞電纜芯線終端應量保持扭絞狀態,非扭絞長度對于5類線不應大于13mm,4類線不大于25mm。

          (2)剝除護套均不得刮傷絕緣層,應使用專用工具剝除。

          (3)對絞線在與信息插座(RJ45)相連時,必須按色標和線對順序進行卡接。插座類型、色標和編號應符合下圖規定:

          (4)對絞電纜與RJ45信息插座的卡子連接時,就按先近后遠,先上后下的順序進行卡接。

          (5)對絞電纜與接線模塊(IDC、RJ45)卡接時,應按設計和廠家規定進行操作。

          (6)屏蔽對絞電纜的屏蔽層與接插件處屏蔽罩可靠接觸,纜線屏蔽層應與接插屏蔽罩360o圓周接觸,接觸長度不宜小于10mm。

          三、光纜芯線終端應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光纖連接盒對光纜芯線接續、保護,光纖連接盒可為固定和抽屜二種方式。在連接盒中光纖應能得到足夠的彎曲半徑。

          (2)光纖融接或機械接續處應加以保護和固定,使用連接器以便于光纖的跳接。(3)連接盒面板應有標志。

          (4)跳線軟纖的活動連接器在插入適配器之前應進行清潔,所插位置符合設計要求。

          四、各類跳線的終端:

          (1)各類跳線纜和接插件間接觸應良好,接線無誤,標志齊全。跳線選用類型應符合系統設計要求。

          (2)各類跳線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對絞電纜不應超過5m,光纜不應超過10m。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2 打賞 0評論 0
          關注弱電行業網公眾號
          每日獲取最新行業干貨和資料


          免責聲明
          本文為小編原創作品,作者: 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cracy46.com/news/show-955.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1017234636@qq.com。
           
          更多>同類技術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